声明: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!|www.beijingbaohaosi.com|2018-12-24 16:43:22
大家好,我是鲍豪斯摄影学校老师,今天成都摄学校给大家分享一篇最新的摄影发展史,如果从明亮景物上反射来的光线,通过一个小孔进入一个暗室,便可在对面墙壁上,形成一个暗淡的景物影像,图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,因为从物体上部来的光线,只能照射到墙壁的下部,从下部来的光线,只能照射到墙壁的上部.这种暗室成像的现象,在古代就已经知道了.1558年,G·波儿塔(Giovanni Porta)就曾对暗室成像加以清楚的叙述.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,人们就发现,将墙壁上的小孔挖大,装上一个望远镜的镜头,便可以形成一个更明亮、更清楚的影像.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,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,或公园里,以供人们观赏.有些至今仍然留存着。
到17世纪,一些小的便于携带的暗箱(camera obscura),常被用来作为艺术家画画的辅助工具.他们将四面封闭的暗箱装在一个轿子上,以便于短途运送,暗箱的顶上装有镜头及反光镜.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在暗箱内的画板上,形成直立的影像.有的是反光式暗箱,可以放在桌子上.有的甚至可以放在手上.在这些暗箱中,影像可以直接描在纸上.这种发明,对准确地描绘风景建筑的透视与比例,是极为有用的。
暗室的基本原理.由于光是走直线的,所以,一个小孔能将阳光照耀下的景物在暗室中形成一个粗略的影像。 感光材料
许多世纪以来,人们就已知道,有些物质在阳光的长时间曝晒之后,会变黑,或退色.对于这种变化,人们常常认为,像烧饭那样,是由于"热",而不是由于"光"在起作用.有些银化合物尤其敏感.早在1727年,德国J·舒尔策(J·Schulze)教授曾证明,将硝酸银与白粉混合成的白色溶液,置于玻璃瓶之中,面向阳光的一侧将会变黑.他指出,单是热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.这时,你可能会想,艺术家的暗箱和科学家的化学感光材料,可以结合在一起,创造出摄影来了.事实并不然.大约是1800年,一位著名的英国陶瓷工人的儿子T·韦奇伍德(Thomas Wedgwood),曾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,试图制作"阳光图片"(Sun-picture).他将皮革放在太阳下曝晒,皮革上未被复盖部分即逐渐变黑,而当取下树叶时,便留下白色的影子(左图).不幸的是,韦奇伍德未能防止这些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变黑(除非他用微弱的烛光来观看).他也不能将暗箱所形成的影像记录下来,因为光线实在太弱了.直至1805年他去世,韦奇伍德始终未能在这方面取得任何进展。
下一步的改进工作,是在将近20年之后,才在法国出现.在那里,N·尼埃普斯(Nicephore Niepce)试图把暗箱中的影像直接记录在涂有化学药剂的石块或金属面上,并希望将这影像用新发明的平版印刷术印刷出来.根据尼埃普斯的书信记载,1816年,他曾用氯化银感光纸记录了一个非永久性的黑白相反的影像("负像").但是,尼埃普斯想要得到的,是在金属板上形成一种正像,以便蚀刻后,能用油墨印刷出来.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他用一种油溶的白沥青,涂在一块铅锡合金板上,经长时间曝光,使沥青硬化.然后,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,把白沥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.这样,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,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,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.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"阳光摄影法"(heliography),通过蚀刻,可在半透明纸上印制为像片。
1826年,他成功地将一块铅锡合金板置于一个暗箱中,从他房子的顶楼工作室里,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了下来.曝光时间约是8小时.这幅样子粗糙的影像,是用暗箱拍摄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,至今仍存在。
尼埃普斯的这个日光硬化摄影法,后来,经过改进,为印刷制版所采用,但由于光敏度过低,始终没有直接应用于摄影上。
达盖儿式摄影法
L·达盖儿(Louis Daguerre)是巴黎艺术家和风景画家(左上图).他是了解尼埃普斯的少数几个人之一。
达盖儿早以创办"西洋镜"(dioramas)而闻名.他用大幅的风景画片,加上特殊控制的灯光效果,使观众通过一个小孔,看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及陌生的地方,借此达到娱乐的目的.后来,他用暗箱进行精心的描绘,以供"西洋镜"展出.不久,他对用银化合物的化学方法来记录影像发生了兴趣,并想加以尝试。他先同尼埃普斯通信,最后与他合作,共同探索"阳光摄影"的奥秘.但是,没有结果.沥青法的光敏度太低,而尼埃普斯又不愿像达盖儿所主张的那样,用银盐作进一步的试验.4年后,尼埃普斯死了,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。后来,达盖儿继续用金属板进行试验.这时,他用的是铜板,表面镀以银,并用碘蒸气进行光敏化,使铜板上形成一层碘化银.但是,它的光敏度实在太低了,即使用当时最好的镜头,也拍不出影像来.后来他发现,当他把已曝光的铜板放在加热的水银上熏时,影像便得到加强或"显影",这才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.至1837年,他已有了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.对大部分明亮光线下的景物,曝光时间约为30分钟,拍摄出来的效果,是细致的灰白色的影像,衬以银色的背景.
达盖儿把他的方法名之为"达盖儿式摄影法"(daguerreotype process).可惜,达盖儿自己没有钱来改进他的方法.不过,他的发明得到了法国政府的重视,并获得国家津贴奖.为了报答政府对他的奖励,他把全部技术公布于众,使他的摄影法得以在法国广泛流传.
1839年8月,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.在这次会议上,达盖儿的一位朋友详细地阐述了达盖儿式摄影法的操作方法。当时,只有富翁才买得起昂贵的绘画.当达盖儿式摄影法公布后,画家们都深深感到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威胁.P·德拉罗徐(Paul Delaroche)感慨地说:"从此,绘画完蛋了!"而各报纸则把这种由"光线的作用"而绘成的金属画片,称之为"有纪念意义的影像"
达盖儿式摄影法在欧洲传播之后不久,又有了一些新的改进.这主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,增加两个新的步骤,一在原来的第2步之后,一在原来的第5步之后.同时,维也纳的J·泼茨沃尔(Josef Petzval),特别为达盖儿式摄影法设计了一个新镜头,它的口径是f3.6,而不是原来的f11,使暗箱里的影像亮了10倍.因此, 从1841年起,曝光时间便减少为约1分钟.不久,人像摄影室也建立起来了,人们都纷纷跑到那里,请他们为自己照像.每一个人都为得到一幅清晰而逼真的达盖儿式照片而惊喜.
达盖儿式摄影法,1839年
1、 将一块镀银的铜板彻底清洗,并抛光.
2、 把镀银的铜板置于一个装有碘溶液的小箱子内,在室温下停留5-30分钟,至镀银的表面变为金黄色为止(可在红灯下观察).这时,镀银的铜板已光敏化,可以放入防光盒内,以供拍照. 3、 在暗箱内曝光5-12分钟(f11镜头).
4、 将已曝光的镀银铜板置于75℃的水银上方,面朝下,进行"显影". 5、 用海波溶液将留存的银盐洗去("定影"). 6、 最后用蒸溜水清洗,并晾干. 1840年的改进:增加如下两个步骤.
2a、将镀银的铜板放在卤化银溶液中漂洗,然后按照上述第2步方法再略为处理一次. 5a、将"定影"后的铜板浸于氯化金溶液中,以加强影像的效果.
卡罗式摄影法
在那期间,英国的一位地主兼业余科学家 H·F·塔尔博特( Henry Fox Talbot ),也在用暗箱进行他自己的记录影像的试验.1834年,他用写字纸蘸以氯化银,晾干后,盖以花边或树叶,放在阳光中曝晒.结果,像韦奇伍德的试验一样,未被物品遮盖的银盐都变为黑色.不过,塔尔博特发现了两个重要的改进方法.第一,将已曝光的氯化银纸浸在浓盐水中,可以防止影像的进一步黑化.第二,虽然晒出的影像是负像(即黑色部分代表白,白色部分代表黑),但他知道,把这负像通过光线印在另一张感光纸上,可以表现出正确的影调来,现存的塔尔博特的最老照片。